|
重视加强党的作风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我们党形成并积累了对党员干部进行有效教育的宝贵经验,为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提供了有力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通过集中教育推动全党以自我革命精神解决党风方面的突出问题,是一条重要历史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作风教育作为新时代作风建设的重要抓手,在作风教育实践探索中把握作风教育的新情况新特点,不断积累新的作风教育经验,党的作风教育成效显著,深化了对新形势下党的作风教育的规律性认识。 一、坚持抓作风教育和惩治不正之风相结合 党的作风建设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总系统的子系统之一。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体系主要由教育、监督、惩治、自律等构成,形成他律体系和自律体系相互促进的完整体系。从党的作风建设体系构成看,教育和惩治是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的两个重要环节。党的作风建设理论和一百多年来党的作风建设实践表明,坚持抓作风教育和惩治不正之风相结合,是党的作风教育的第一条重要规律。 作风教育始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大规模党风教育是在延安整风期间首次开展。延安整风作为一次全党范围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开创了以作风教育方式破除党内教条主义错误的先例,开启了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延安整风不仅教育和训练了在长期斗争中经受住考验的老干部,而且教育和训练了抗战初期加入党组织的新党员。通过延安整风,全党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提高了全体党员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为夺取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政治基础。延安时期,我们党严厉查处一些党员干部的不正之风问题。延安革命纪念馆展板展示了延安时期查处的不正之风和贪污腐败案例:1939年某团政治委员刘振球生活极端腐化,经常拿公款购买私人奢侈品,私吞公款,被开除党籍;1941年底清涧县张家畔税务分局局长肖玉璧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公款3050元,被处以死刑;1942年党员刘春景因贪污渎职生活腐化被警告等。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面对党执政后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高度重视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理论学习。1955年7月,中共中央颁发《关于党的高级干部自修马克思列宁主义办法的规定》;1955年11月,中宣部、中组部发布了《关于如何组织高级干部自修哲学的两项意见》等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强调党的高级干部要自觉加强理论修养。在加强作风教育的同时,在惩治不正之风的实践上采取一系列整风运动。在1951年底至1952年10月期间,为克服上级机关官僚主义、居功自傲情绪和“革命到头”思想,开展“三反”“五反”运动,主要采取召开各级干部整风会议、举办整风训练班,学习文件精神等方式。在1957年4月至1958年8月底期间,在党中央领导下从整顿党的作风入手开展整风运动,克服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1961年中共中央发出《中央工作会议关于农村整风整社和若干政策问题的讨论纪要》,要求所有农村人民公社进行整风整社,彻底检查和纠正“共产风”、浮夸风、瞎指挥生产风、特殊化风、强迫命令风;彻底反对贪污、浪费、官僚主义;彻底清算平调账,坚决退赔。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交易的原则、巨大利益的诱惑、价值观念的碰撞,对党的作风建设带来新挑战新问题。我们党围绕作风建设的不同主题,先后开展了四次党内集中教育。1998年末至2000年,中共中央在县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了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活动。从2000年冬至2001年春开始,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县(市)部门、乡镇、村领导班子和基层干部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活动。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2008年9月至2010年2月底,在全党分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此同时,针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内不正之风的突出问题,我们党采取严厉措施惩治不正之风。通过1983年至1987年的整党活动,推动改革开放初期党风实现好转。坚持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三项工作一起抓。据统计,通过党员登记和组织处理,全国共开除党籍33896人,给予留党察看、撤销党内职务和向党外组织建议撤销党内职务、严重警告、警告等党纪处分18407人。 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坚持作风教育与惩治不正之风相结合,不断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组织八次党内教育。其中,三次党内教育是聚焦作风建设主题,即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与此同时,坚决查处党员和领导干部的不正之风问题,保持惩治手段的威慑性和有效性。坚持不懈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对党员和领导干部“四风”问题露头就打、执纪必严,违纪必究。自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至2024年12月,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07.6万起,批评教育和处理152.3万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99.5万人。在党的十八大到二十大的十年期间,因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而被查处的中管干部达到265人。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既要通过抓作风教育增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也要通过惩治不正之风形成有效的震慑效应。通过作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不断夯实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筑牢防止不正之风滋生蔓延的思想道德防线。惩治是对受过作风教育而没有落实作风要求、违反党的作风要求的党员干部采取的惩罚手段,进而形成警醒和震慑效应。坚持不懈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必须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教育,一手抓惩治,形成教育与惩治双管齐下、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局面。 二、坚持集中性教育和经常性教育相结合 从党的教育实践历程看,对党员干部教育主要采取集中性教育和经常性教育两种方式。集中性教育和经常性教育作为党内教育两种互为补充的形式,通过不同的侧重点和方式共同致力于解决党的作风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坚持集中性教育和经常性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两种不同教育方式的特点和优势,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作风教育的第二条重要规律。 集中性教育是指在相对集中的时间段内,针对相对集中的人员,聚焦解决突出问题,围绕明确主题进行高强度、密集式的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教育实践形式。集中性教育是由党中央宏观统筹、科学谋划的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教育实践,教育对象、内容和时间相对集中,教育形式相对明确。集中性教育主要形式包括主题教育、读书班、培训班、集中研讨、讲专题党课、完善相关学习机制等。集中性教育既可以采取分批次、划阶段方式进行,也可以采取不分批次、不划阶段方式进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开展了五次集中性教育。第一次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自2013年6月至2014年9月,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点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第二次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全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要求是“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第三次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自2023年4月至2024年2月,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总要求是“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第四次是党纪集中学习教育。2024年4月至7月,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通过集中学习教育做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第五次是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从2025年全国两会后启动、7月底前基本结束,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组织全党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 经常性教育是指从某个时间开始持续到问题解决为止的特定时间,针对不同群体的人员,就某一项主题开展的一系列持续的教育实践形式。经常性教育有着明确的、长期的教育目标,教育形式与自学文件、参加会议和活动、日常工作等紧密结合,具有一定周期性和制度性特点。经常性教育重在融入日常、抓在平常,结合日常工作和生活实际经常抓、反复抓,实现教育的常态化长效化,从而持续巩固提升教育成果,推动党内教育走深走实。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开展了三次经常性教育。第一次是“三严三实”专题教育。2015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方案》,对2015年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作出安排。第二次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2016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第三次是党史学习教育。2021年2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就党史学习教育作出部署安排。党史学习教育的总要求是“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集中性教育与经常性教育有机结合的方式加强作风教育,不断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集中性教育和经常性教育是目标一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有机统一整体,两种教育方式共同致力于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集中性教育是对作风建设突出问题的集中强化纠正,经常性教育是作风建设问题的常态化解决。集中性教育和经常性教育相结合,作为一种通过持续性培养和阶段性强化提升教育效果的整合模式,可以确保教育活动的持续性和深度性,进而实现党的作风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三、坚持教育“绝大多数”和抓“关键少数”相结合 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党的作风建设突出管全党、治全党。作风建设覆盖到全体党员的“绝大多数”,同时要重点抓好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党的作风教育既是对全党党员“绝大多数”的要求,也是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要求。坚持作风教育“绝大多数”和抓“关键少数”相结合,是我们党在作风教育方面的第三条重要规律。 党的作风建设的严格要求覆盖到各级各类党组织、全体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覆盖到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各方面,覆盖到党领导治国理政和管党治党自身建设全过程、各环节。党的作风教育必须做到全面覆盖,全体党员干部都要一体坚持和弘扬优良传统作风,一体反对和纠治不正之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论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要求,还是牢记“两个务必”的作风要求,都是面向全体党员提出的作风建设基本标准和共同要求。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的一系列整风运动也是着眼于巩固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抓住党密切联系群众这一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对全体党员提出执政党建设的作风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全党采取以学习教育活动的方式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着力解决作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从在全党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到在全党分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再到在全党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再到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这一系列的全党范围内开展的学习教育活动,推动全党在作风建设方面接受了规模大、覆盖广、影响深的作风教育集中整顿,以教育活动方式解决全体党员的思想认识和行动自觉,提高全体党员的政治素养和党性修养。 在对全体党员提出作风建设的普遍性要求的同时,重点要管好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对“关键少数”在作风建设上提出更高更严的标准,进行更严格的管理和监督。党员干部不应该是作风建设的被动参与者,而应该是积极践行者。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在作风建设上增强自觉意识,坚持领导干部带头,以上率下,层层立标杆、作示范,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党员领导干部在作风建设中务必躬身践行、当好表率、带头示范,发挥行动的力量和表率的作用,真正成为优良党风的引领者、示范者、推动者、实践者。建党以来特别是成为执政党以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抓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从管好治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抓起,以领导干部的优良作风带动全党,以优良的党风带政风促民风。比如,1951年2月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理论教育的决定(草案)》强调:提高党的理论水平的主要责任在党的高级干部身上,党的高级干部应当是全党勤奋地钻研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模范。1955年7月,中共中央颁发了《关于党的高级干部自修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规定》。1998年至2000年开展的“三讲”教育就是聚焦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开展党性党风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讲话中指出,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在包括作风教育在内的作风建设方面发挥带头示范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指出,从严治党,重在从严管理干部;我们国家要出问题主要出在共产党内,我们党要出问题主要出在干部身上。基于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性,我们党开展的历次整风运动都以领导干部为整风重点。 加强党的作风教育,坚持教育“绝大多数”和抓“关键少数”相结合,是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在整体推进中破解重点难题,坚持以科学的方法论推进党的作风教育。领导干部是党的执政骨干,只有管住“关键少数”特别是高级干部和各级主要领导干部,作风教育才有影响力和说服力。加强作风教育是对广大党员干部提出普遍性要求,用严格的作风教育管住“绝大多数”,同时又对“关键少数”特别是高级干部提出更高更严格的标准和要求,坚持以上率下、以点带面、以少数促进多数,推动全党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四、坚持党内自我教育和搞“开门教育”相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讲话中首次概括总结了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构成:健全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健全固本培元、凝心铸魂的教育体系,健全精准发力、标本兼治的监管体系,健全科学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健全主体明确、要求清晰的责任体系。作风教育作为全面从严治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具有开放性、动态性、民主性、互动性。加强党的作风教育体系建设,坚持开展党内自我教育和搞“开门教育”相结合,是我们党在作风教育方面的第四条重要规律。 党的作风教育首先是管党治党、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以自我教育方式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有效途径。无数案例表明,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只是“表”,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才是“里”,根子在于党性修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问题根本上是党性问题。作风反映的是形象和素质,体现的是党性,起决定作用的也是党性。”透过不正之风问题的表象,其实质是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出了问题。党性修养好,党性坚强,党风就纯正;党性修养不好,党性不强,作风就不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的党性修养、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工龄的增长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必须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改造。”因此,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就是要通过作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党性修养,把党性作为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增强党性修养。1941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要求全体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更加增强自己的党性锻炼,把个人利益服从于全党的利益,把个别党的组成部分的利益服从于全党的利益,使全党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自此,加强党性锻炼和增强党性修养成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成为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始终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持之以恒加强党性教育,坚持增强党性和改进作风相结合,持续开展党内作风教育,取得新时代作风教育的显著成效。 增强作风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既要依靠党组织开展党内自我教育,解决党员干部党性不强、作风不纯问题,也要依靠“开门教育”的方式,依靠人民群众的参与和监督来增强作风教育效果。通过“开门教育”的方式解决党的作风问题,既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必然选择。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延安整风教育,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对党员干部的整风运动实践中的作风教育,还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展的一系列作风教育活动,我们党都一以贯之地坚持把群众路线贯彻于党的作风教育全部实践中。2025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通知》,明确提出“开门教育”工作要求。开门教育要注重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组织党员、干部立足岗位,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基层治理、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担当作为、服务群众,让群众可感可及。搞“开门教育”的作风教育方式,旨在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阅卷人”,让人民群众参与和监督党的作风教育,让党员干部作风教育成为密切党群关系的“连心桥”。 坚持党内自我教育和搞“开门教育”相结合,既是党的群众路线在作风教育实践中的贯彻实施,也是党的自我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统一的充分体现。搞好党的作风教育首先要依靠党的自我教育,自我教育在作风教育体系中是发挥主导性作用的教育方式。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党的作风教育,是以教育方式增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堵塞不正之风滋生蔓延的有效途径。搞“开门教育”为党的作风教育提供了强大的外部动力,以人民群众的参与和监督方式,更加有效解决党员干部作风不纯问题。坚持党内自我教育和搞“开门教育”相结合,从内驱外动、里应外合、辩证统一的角度,阐明了依靠自身的教育力量和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外部力量解决作风问题的有效方式。 五、坚持作风教育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相结合 党的作风建设实践历程表明,加强党的作风教育,既要解决思想问题,也要解决制度问题。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一柔一刚、刚柔相济,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形成作风建设的联动效应。坚持作风教育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相结合,以思想教育为基础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同时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保证提高党的作风教育规范化程度,是我们党在作风教育方面的第五条重要规律。 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是同根同源,都是党内各种不良因素长期积累、持续发酵的体现,整治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就是同各种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病原体作斗争。党的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其复杂而深刻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其中的重要根源在于部分党员干部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的影响,从而作出背离党的宗旨和违反党纪党规的行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念是本,作风是形,本正而形聚,本不正则形必散。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坚定理想信念是根本。”思想上的滑坡是党员干部在作风方面最严重的病变,理想信念这个“压舱石”动摇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没有拧紧,集中体现在公与私的关系处理上出了大问题。针对不正之风生成的思想根源,必须加强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对思想根子问题进行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通过作风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忠诚,补足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正确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践行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我们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作风建设的重要任务,坚持固本培元、凝心铸魂,保持全党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坚定捍卫者,切实堵塞住不正之风滋生的思想根源。 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加强党的作风教育制度建设,对于把作风教育实践活动积累的宝贵经验和成功做法制度化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党的作风教育制度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经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作风教育制度逐渐健全完善。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重申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要求密切联系群众,重点反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规划了新世纪初期党的作风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一方面实施一系列作风教育实践活动,另一方面不断推进作风教育制度创新,把作风教育新成果新要求及时固化为法规制度,扎紧作风教育制度的笼子。2015年修订、2016年实施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是党执政以来第一部坚持正面倡导、面向全体党员的规范全党廉洁自律工作的重要基础性党内法规,向全党提出“四个必须”、“四个坚持”、“四个自觉”要求,也是新时代全体党员干部加强党风廉政教育的重要制度规范。2019年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强化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引导党员牢记入党誓词,坚持合格党员标准,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培育良好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和家风。2023年修订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明确要求,党性教育重点开展理想信念、党的宗旨、革命传统、党风廉政教育,党风廉政教育成为干部接受教育培训的必修课和常修课。2023年出台的《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指出,一方面党员干部要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坚决反对“四风”,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另一方面要对党员干部开展家庭家教家风教育。 坚持作风教育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相结合,既发挥了作风思想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又彰显了作风教育制度的治本作用。作风教育思想建设是前提基础,旨在提高党员和领导干部的思想觉悟,避免不教而诛导致的处罚多但压不住歪风邪气的弊端。作风教育制度建设是根本保证,旨在加强作风教育制度管长远、治根本,把作风教育的制度“笼子”扎紧,确保形成的作风教育制度行得通、效力强、长期管用。坚持作风教育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相结合,打出新时代作风教育体系下优势互补、行之有效的一套“组合拳”,推动作风建设实现标本兼治,以和风细雨的思想教育和刚性权威的制度规定,不断推进作风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版权声明】凡来源理论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中央党校报刊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在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时请注明来源为理论网。
|
痰中带血吃什么药 | 为什么老是睡不着 | braun是什么品牌 | 213什么星座 | va是什么维生素 |
补肝血吃什么食物最好 | 脂溢性脱发用什么洗发水 | 杨枝甘露是什么 | 路政是干什么的 | sap是做什么的 |
什么是痰湿 | 测血糖挂号挂什么科 | 瞧不起是什么意思 | 李白为什么叫青莲居士 | 痔疮痒痒的是什么原因 |
猫来家门口有什么预兆 | 1989年出生是什么命 | 决明子和什么搭配最好 | 末梢神经炎吃什么药 | 蚱蜢吃什么食物 |
nov是什么意思hcv8jop5ns5r.cn | 脚踝浮肿是什么原因hcv8jop6ns0r.cn | 八一年属什么生肖hcv8jop2ns0r.cn | 血栓吃什么药hcv9jop1ns7r.cn | 法国货币叫什么hcv9jop6ns5r.cn |
前列腺炎吃什么药效果好见效快hcv8jop7ns7r.cn | 甲状腺五类是什么意思hcv8jop2ns4r.cn | 囊肿是什么病严重吗hcv9jop6ns5r.cn | 什么叫青光眼hcv8jop5ns8r.cn | 桃子跟什么不能一起吃cj623037.com |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是什么意思hcv8jop6ns0r.cn | 赎罪是什么意思hcv8jop7ns7r.cn | 总胆固醇偏高吃什么药hcv7jop9ns0r.cn | 安全期什么时候hcv9jop2ns7r.cn | 西兰花炒什么好吃kuyehao.com |
阳虚吃什么药hcv9jop5ns7r.cn | 达菲是什么药hcv8jop7ns1r.cn | 查肝炎做什么检查项目hcv8jop8ns4r.cn | 41年属什么生肖hcv8jop3ns7r.cn | 为什么突然就得肝炎了hcv8jop7ns3r.cn |